.

.

Saturday, April 16, 2016

灸法

"灸”字最古老的解释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其解释为“灸,灼也,从火久声”。指的是用火灼体疗病之意。运用灸法治疗疾病在中国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,关于灸法的记载则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


    《黄帝内经》: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;《医学入门》: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灸之;《本草正义》:灸法,本无一症不可治;《理论骈文》:须知外治者,气血流通既是补,不药补亦可。且治在外则无禁制,无窒碍,无牵掣,无粘滞。

      灸法保健治病原理的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:经络系统与脏腑系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,经络系统以十二正经为主,包括十二经别、十五络脉、奇经八脉等。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,通过内联脏腑,外络肢节,将人体内外连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
      针、灸 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,通过运用各种不同方法刺激穴位,产生经络传导,调整气血运行,从而调节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,达到 调整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

灸法的作用:
     1.温经散寒: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,加强机体气血运行,用于血寒运行不畅,气滞血瘀引起的痹症、腹痛、腹泻、等疾病,效果甚为显著。

     2.行气通络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外邪侵袭,导致人体局部气血凝滞,经络受阻,出现肿胀疼痛、功能障碍等症状,通过灸治一定的穴位,可起到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、平衡机能的作用。临床上用于疮痈疖肿、癃闭、不孕、扭挫伤等,外科和 伤科应用较多。

     3.扶阳固脱:人赖阳气为根本,凡大病危疾、阳气衰微、阴阳离决等症,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、回阳救逆。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。临床常用于中风脱症、急性腹泻吐泻、痢疾等急症的急救。

     4.升阳举陷:阳气虚弱不固导致的上虚下实、气虚下陷、脱肛、阴挺、久泻久痢、崩漏、滑胎等,灸疗可以起到益气温阳、升阳举陷、安胎固经等作用。

     5.拔毒泻热: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。“热着灸之,引郁热之气外发,火久燥之义也”。
     6.防病保健:灸足三里、中脘,可使胃气常盛,气血充盈。

No comments: